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國產葡萄酒,1996年至2004年,中國葡萄酒的產量從17萬千升增長到40萬千升,年復合增長率為11.3%。而該行業(yè)全球年均增長速度僅1%。國產(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葡萄酒的銷售額從2005年的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起到2008年的200億元,盡管統(tǒng)計方式不是很國際化,但是,整體上的事實卻是在增長。
同樣,進口葡萄酒的量也是在強勁增長。根據海關總署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qū))進口葡萄酒總量達171,231,332升(相當于750毫升裝葡萄酒228308443瓶),比2008年增長4.93%。
而與此同時,我國葡萄酒消費量僅占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人均年消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巨大的市場空間是不言而愈。
等等,持續(xù)幾年的增長事實說明了中國葡萄酒的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那么,到底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有多大?又是哪些因素在推動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增長?等等,筆者從經濟學及市場的角度做以下幾方面分析概述:
一、市場供給方面
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包含了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二部分市場,即中國的葡萄酒市場不是獨立的存在,開放的中國市場已經和世界葡萄酒市場相連一體。
1、在國產葡萄酒方面。
根據2010年1月份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年葡萄酒產量為96萬噸,增速27.63%,較08年回升3.8個百分點。從單月來看,葡萄酒12月產量為13.24萬噸,同比上升72.78%,較11月的增速繼續(xù)提升15個百分點。從2009年5月開始,葡萄酒的產量開始轉正,進入四季度,葡萄酒的產量增速一度超過白酒,成為釀酒行業(yè)中的領頭羊。
2、在進口葡萄酒方面。
從2005年1月1日起,我國已經開始下調葡萄酒進口關稅再次促進了進口葡萄酒的增長。進口瓶裝葡萄酒除固定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外,關稅部分由43%降到14%,進口散裝葡萄酒的關稅部分則由43%下降到20%。
2009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qū))進口葡萄酒總量達171,231,332升(相當于750毫升裝葡萄酒228308443瓶),比2008年增長4.93%,其中兩升以下包裝的葡萄酒91034460升,比2008年大幅增長58 .31%,兩升以上包裝的葡萄酒80196872升,比2008年減少24.11%。進口總金額達441697229美元,比2008年增長22.91%。
而市場總量=國產酒+2升及以下裝進口酒。2升以上裝進口酒基本為原酒,計入國產酒產量。綜上所述,2009年中國市場葡萄酒供給量為105萬噸,而實際的量應該要大于這個基本數值。按最低平均25%的增長率,對于明年以及未來的市場空間,那就可想而知了。
二、市場需求方面
1、 健康的消費需求。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白酒,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識。長期以來的“干文化”形成的酒后醉駕誤事、損肝傷身的事實與社會教育引導,讓社會對高酒精度的白酒形成了魔鬼化的看法,健康飲酒的主流思想加之葡萄酒本身的優(yōu)良保健品質在無形中推動了葡萄酒的發(fā)展。
2、 高端消費需求與國產葡萄酒供給之間的需求差異。
首先是進口“洋文化”的延續(xù)。葡萄酒不是中國的主流酒文化。不可否認,經歷過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的國外發(fā)達國家,其品牌文化的基礎與客觀的品質特點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是長期以來也形成了“進口的就是好”的觀點。而對于起步較晚及作為新世界的中國葡萄酒來說更是如此。
其次是國產葡萄酒品質問題造成的進口酒市場需求增加。眾所周知,葡萄酒的質量是種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七分種植,三分工藝”即是此意。恰如著名的李華老師所說,葡萄才是中國葡萄酒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在發(fā)展上,國產葡萄酒已經實現了勾兌酒向國際標準的轉變;實現了工業(yè)產品向農業(yè)產品的轉變;實現了原料由不適宜地區(qū)向適宜地區(qū)即西部轉移;與歐洲葡萄酒國家橫向對比中,我們已經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更優(yōu)秀的設施設備并擁有更大的規(guī)模、更美觀的酒窖;消費市場上講,國內快速增長,它們逐年下降,并且比它們活躍的多;等等,但是,我們在葡萄種植上的理念與技術上的短板,已經讓我們落后在起跑線上。
再則,是經濟學的高端效應,即高端消費市場的帶動影響。國際政務與商務交流、海歸人員、進出口貿易等方式,讓一部分社會高端人群提前接觸體驗到了進口葡萄酒的文化并帶回國內,從而成為進口葡萄酒文化的傳播者與市場推動者,有效帶動并拉動了市場需求。
另外,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所帶來的消費者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范圍的提高等,極大地提升了對葡萄酒消費的需求。
三、社會環(huán)境因素
1、從社會意義角度。
中國的白酒與黃酒等酒種是糧食消耗型,這和沒有完全解決溫飽的社會現狀是不相符的,同西方的葡萄、土豆等植物類酒有本質的社會意義上的區(qū)別,也是國際上所不認同的因素之一。所以,葡萄酒能夠作為糧食型酒的替代也是促進理性飲酒的因素之一。
2、從產業(yè)替代角度。
鑒于葡萄酒所具有的已獲得客觀公認的保健文化特點,一股風潮帶動的葡萄酒熱并引發(fā)葡萄酒的馬太效應,與同樣具有酒精特點的各類白酒、黃酒、啤酒、果酒、保健酒等極易形成替代效應。
我們理論地粗略估算下,以2009年為例,2009年,白酒工業(yè)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27.5%,高于飲料酒制造業(yè)20.4%的同比增長,所占比重達到55.5%。黃酒達到了100億元;保健酒超過100億元;果酒超過50億元;等等,如果其它每個酒類每年有5%的市場銷量轉到葡萄酒上,那結果是多少?可想而知。
3、 最重要的國際葡萄酒市場環(huán)境。
國際葡萄酒面臨的嚴峻形勢促進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關注。
權威研究機構IWSR的09年年末發(fā)布了一項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08年到2013年內,全球烈酒市場將以0.4%的年增長速度緩慢增長,而2003年到2008年間,烈酒市場的年增長率是2.4%。同時,全球葡萄酒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由2003到2008年間的1.4%下跌到0.6%。
法國葡萄酒及烈酒出口商聯合會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9年法國葡萄酒及烈酒出口額與2008年相比下降17%,降至77億歐元。其中,葡萄酒出口額下降19%,至55億歐元;烈酒出口額下降12%,至22億歐元。澳洲葡萄酒由于生產過剩而受到冷落,2009年減產5%,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葡萄酒業(yè)也將面臨嚴峻形勢。
最新數字顯示,由于2009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降低,葡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今后葡萄酒產量將急劇萎縮。
歐盟出臺的葡萄園補貼計劃鼓勵效益低下的業(yè)主拔除葡萄樹,因此2009年歐洲版圖上消失的葡萄園預計達73,000公頃。
在歐盟改革計劃下,今年西班牙將拔除45,000公頃葡萄園,意大利、法國分別拔除11,900和10,300公頃葡萄園。目前,申請拔除的葡萄園面積已經是計劃的兩倍,2010年還將有55,000公頃葡萄園等待拔除。
OIV稱,今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可能為2680萬千升,與去年持平。預計法國葡萄酒增產9%,達457萬千升,意大利葡萄酒減產3%,為455萬千升,西班牙葡萄酒減產6%,為342萬千升,等等嚴峻的市場現狀,將迫使西方葡萄酒生產國尋找國際市場突圍的途徑。
就在全球葡萄酒為葡萄酒發(fā)愁的時候,VINEXPO(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委托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組織(IWSR)進行的研究報告中稱,2009-2013年亞洲葡萄酒消費有望增長25%,達13億升。到2011年,亞太市場葡萄酒消費總額將超過60億美元。
從2004-2013年十年間,亞洲葡萄酒消費量將增加8600萬箱,同期北美市場葡萄酒消費量只增長8500萬箱。
同樣,Vinexpo的研究報告說,由于經濟的增長和消費者需求旺盛,到2013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消費國。2013年,整個國家將要消費12.6億瓶葡萄酒,比2009年增長32%。去年,中國成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費國,排在前三位的是意大利、法國和美國。2008年,進口葡萄酒占據是中國11.8%的市場,但是到2013年這個數據將達到15.8%。這個趨于事實的數據也是西方葡萄酒產國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所在。
4、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強勁持續(xù)推廣更是對葡萄酒消費文化的深度教育。
國際葡萄酒主要產銷地的市場需求萎縮、價格下滑和供大于求直接導致了這些國家加快了向中國轉移葡萄酒產能的步伐。
2009年各國葡萄酒在中國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推廣活動。如美國的TOFF WINE GROUP(托福酒業(yè)集團)、美國葡萄酒集團(THE WINE GROUP)、法國釀酒行業(yè)官方性的行業(yè)協會波爾多酒業(yè)聯合會(CIVB),以及澳洲、新西蘭、南非、智利、羅馬尼亞等等諸多的進口葡萄酒原產國都通過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多種形式開展了推廣活動。而每每這些進口類產品的大型市場推廣活動又總會成為(行業(yè)或者區(qū)域的)社會的新聞熱點,從而關注度極高。
當很多中國消費者只知道國產的張裕、長城、王朝等國產葡萄酒品牌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領略了不少的國外葡萄酒的異域風情,并且對葡萄酒的知識及品酒水平都有所提高。也正是這些持續(xù)的推廣活動,讓我們知道了諸如美國的AVA——葡萄酒產地管理制度,也知道了AVA的第16號地區(qū)就是世界著名的納帕谷(NAPA VALLEY)等豐富葡萄酒產地文化知識。
小結
綜上所述,中國葡萄酒的市場正在進行著從量變到質變,再到從質變帶動新的量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進口酒對提升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行業(yè)規(guī)模的做大,有利于市場的成熟和產品的多樣化豐富化,有利于中國葡萄酒行業(yè)的規(guī)范和健康發(fā)展。
我以為,僅僅從數據上我們還不能準確測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容量,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現有酒類市場容量做加減法以預測,因為,一旦葡萄酒文化形成了真正的一種馬太效應的葡萄酒文化噴發(fā),試想下,十幾億人以及這個社會體制所帶來的消費量到底有多大?我們不能夠說是無窮量的大,但是,至少相對目前的市場容量來說,那就是要多大,有多大,至少現在才是剛起步。